立足实际建环境 加强应用促教学
——广水市长岭镇中心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长岭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52年,历经60多年风雨变迁,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一所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专任教师46人,学生857人。学校在教学教研、安全管理、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全市农村学校前列。学校近几年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教科研先进单位、湖北省国防教育试点学校、湖北省数字校园试点校、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网校单位。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1、校园网络全覆盖。
我校目前已建成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统一认证、统一运维管理的校园网。校园网万兆光纤接入到广水市教育城域网,有线网络千兆到桌面。教学办公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网络广播系统全覆盖。教学动态、一日常规“秒”掌握。
2、终端设备全覆盖。
我校15个教学班及各功能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师使用率100%。学校建有“45+1”计算机教室一间,教师办公电脑46台,师生能够利用网络设备进行一系列网络教育学习活动。全自动录播教室,支持远程互动教学、智能化录播,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全自动多场景课程录制。
3、网络平台应用水平逐步提升。
校园门户网站(含网校APP及网校小程序)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数字图书资源;成绩查询功能及网络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为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生之间基于网络开展交流讨论。101教育PPT及希沃白板的应用,实现了教师备课、授课网络化。广水市中小学班班通教学应用监测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优质资源课堂教学“堂堂用”常态化。班级优化大师、一起作业集中解决学生课堂氛围差、纪律难管理、学生注意不集中,针对学生课堂行为高效管理。广水市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网络教研舞台。互动课堂管理平台的应用为优质教育资源向全镇其它学校辐射,促进我镇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支撑舞台。
二、线上教学,战疫克难。
2020年春节受新冠疫情影响,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长岭镇中心小学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网络教学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在线直播技能,指导授课教师设计制作直播课程所需的课件、微课、作业、互动等素材,为科学有效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确保“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学校网络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网络教学工作推进视频会》,确定了“希沃云课堂”、“钉钉”、“企业微信”为全校统一教学平台;“希沃易课堂”、“班级优化大师”、“一起小学”为全校统一考试、作业平台,按照“教学—指导—答疑—作业—检测”的流程进行工作。老师们积极学习、刻苦钻研直播技能。我校的线上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对周边兄弟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疫情期间,忙碌的主播们积极学习、热情交流。袁荷恙老师在广水市线上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作了《如何上好一堂高质量的数学习题课》的教学分享。在《战疫背景下基础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我校教师向省级课题组提交了十余篇线上教学案例,其中代丽平、袁荷恙两位老师撰写的线上教学案例《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家校共育》、《如何上好一堂高质量的数学习题课》得到了课题组的专家们充分肯定。
三、建设智慧课堂实验班,探索教育新模式。
根据省数字校园试点校建设指南,结合我校实际,将分时段分别给三、四、五年级建设一个智慧课堂实验班。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一批教学业务能力强、信息技术过硬的优秀教师担任实验班的授课教师。在三、四、五年级学生中遴选一批肯钻研、爱学习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参加智慧课堂实验班的学习,其中学困生是重点对象;实验班班级总人数不超过50人。我校四年级智慧课堂实验班2019年末已组建好,本学期已正式启动。
四、目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技术支撑缺乏。由于我校信息技术方面没有专业人才,都是“半路出家”的,虽懂得很多,但不够专业,很多技术上的支持还不够。
2.教研平台太传统,教研方式单一。网络工作室、网络教研几乎没有。
3.学校创客教育无特色、无亮点。
4.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不够。
五、下一步发展规划
1、用好希沃白板5、101教育PPT、班级优化大师、一起作业、微信、钉钉、微校等教学支持系统及网络平台,开展教师备课、授课、智能作业、过程评价,学习空间等应用模块开展网络教学、协同备课,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服务,完善校本资源,创新应用需求。
2、配备电子班牌、电子阅读系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泛在学习,构建“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校园数字化学习环境。
3、利用好网络管理平台,创新管理应用。利用微校、钉钉等平台涵盖的考勤、设备报修、家校互动、校园巡查、家校本、班级圈等各板块功能,轻松管理、高效沟通。
4、推动学习空间建设,积累学生学习的泛在资源。让师生以学习空间为阵地,随时随地能把教学心得、学习的快乐分享到自己的空间,让空间建设变得更便捷。发挥家长空间的作用,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学生终身发展的家校共育新模式。
5、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逐步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试点班学生学习终端投入课堂教学常态化应用,创新翻转课堂应用模式。
6、开展创客教育,逐步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创客课程,让学生通过过程分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