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教育工作者都会接触到许多让老师和家长伤脑筋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把精力用在玩耍上,对待学业自由散漫、不思进取。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们头疼、心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与之相比,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简直太可爱了,令人赞不绝口,欣慰万分。但真的是这样的吗?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就真的不用老师操心了吗?并不是,老师们往往在学困生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那些学习好的,平时从不惹事生非的学生身上却很少费时间。大概是觉得他们已经很优秀,不用千叮万嘱手把手教导了。但其实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因为他们的问题有时并不表现在表层而是需要深入了解。
在今年疫情期间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之前在学校上学时,她学习成绩好,各种活动也都积极参加。而这一学期上网课时她上课越来越不积极了,作业也是时写时不写,我通过微信、电话和家访等方式了解了情况。原来她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做生意,年前没有回家,春节期间又因为疫情,别人家都是一家人在家,她只有爷爷奶奶陪伴,她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了。我不禁想到有一次习作课主题是《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课堂上她举手发言,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说到和爸爸相处的快乐时光,眼泪止不住地流……爷爷奶奶能照顾她的生活,对于情感上的需求却无法满足。结合她的家庭情况我与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沟通后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她到父母身边生活。网课只要有网在哪里都能上,而父母的陪伴却不是电话和网络能够解决的。孩子到父母身边后变化很大,网课也按时上了,作业全都完成了,之前没完成的作业也都补上了。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仅仅追着她不完成作业、不按时上网课这个表层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可能今天给她打了个电话,今天的作业完成了,明天后天又依然如此。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知道她为什么缺乏学习积极性,她缺少的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活泼可爱、有的聪慧敏感、有的调皮捣蛋……不管对待怎样的学生都需要用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找对方法才能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