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义,中共党员,长期的一线数学教育生涯,积累了不少感性认识与教学经验,有相当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曾获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多篇数学论文,案例获地、市一等奖,被评为随州市优秀小学数学教师,随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参与本校《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教学》省课题研究。省级课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案例的研究》核心成员,案例《倒水解谜》收录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五年级下册中。
自2011年,学校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学与教》研究,我的发展又有了更好的平台。一年又一年,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得到帮助,也不断地发展。以此为基础,我终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说,正是学校组织开展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学与教》研究帮助我一步一个台阶地成长,从而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自信。回首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我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开展的这项研究给我带来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合理定位自主发展目标,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为课题组教师,我决心在以前十余年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以便得到新的发展。这一想法与学校组织的教师发展工作不谋而合。于是,我将发展目标定为: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个人自学和与同行交流结合,积极投入教育科研,不断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培养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进行数学课程整合的尝试与探索,努力在三年内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较强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 二、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逐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学校组织的这项研究中,我们的发展落实到具体措施和安排之中。例如,在2012年6月制定的《教师自我发展计划书》中,我主要发展措施是:每学期在工作室先进教师的指导和同行交流的基础上,上一次研讨课,写出课例报告,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积累和整合,形成有一定系统性、完整性的资料库;争取更多利用电子备课和多媒体上课,切实提高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针对当前学生思想活跃而复杂的情况,尤其针对学生间差异较大的情况,探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专题教育经验。 在这几年中,我基本上按照这样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逐渐取得了一些实效,形成一些新的体会,从而以较好的质量完成并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执教了多节研讨课。 不仅如此,我还代表学校参与一些跨区域的校际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年,我被学校作为骨干教师选派到随县参加新机制教室培训任务;其间,我为随县六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节以《自然数的再认识》为题的研讨课,并结合这节课作了一次以《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为题的学术报告。 (一)名师培养,拓展专业视野的交流平台 我有幸于2013年1月成为随州市第一届名师培养对象。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在沈题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的课题研究,通过工作室成员的互相探讨学习和新理念、新教法的研究,不断反思和提炼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经过一次次的研究活动,尤其是自己执教的一次次研讨课,我得到了新的启示。以前的教法基本注重在老师的教,忽视对学生的学的深入研究,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感到教学观念的转变的意义。 (二)数学教研组,展开日常研究的成长平台 实际上,包括上面所说的很多研讨课,都经过了我们数学教研组同仁们的集体研讨。其中,我们坚持做到的“三阶段两反思”,使得每一次的研讨课都被要求不断创新、并为这些创新之处提供合理的思路和论证。这样的教研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渗透着研究的氛围,在稳定的教学探索中不断创新。 在学校的发展性评价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研究。将每一节课中的“成功”与“遗憾”都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宝贵财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契机。 总之,在融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时,通过学校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与学》的探索,我走上了一条有效的专业发展之路。我相信,沿着这样的方向前进,我的专业发展之路会走得更好。 |